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藺草編織草蓆

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紀錄的是苑裡老阿嬤正熟練使用藺草編織草蓆情形。苑裡藺草草蓆具有吸濕、脫臭特性,富彈性、不易褪色,且藺草散發出的草香可以避免蝨子、跳蚤滋生其中,柔軟涼爽舒適感十足,是著名工藝品。據說當年只要一人編織,收入就足夠養活六口之家,可見當時苑裡草蓆暢銷情形。


台灣藺草製品起源,推估約在雍正5(1727)年,當時道卡斯族平埔族婦女以大安溪下游沼澤濕地的野生藺草編製草蓆,做為平日席地而坐之鋪地用品。隨著入墾的漢人增多,漢人開始向原住民婦女學習製作方法,編蓆技術也漸漸由雙寮社原住民部落傳入大甲街、苑裡庄等漢人居住的村落。在清統時代,苑裡地區所產的藺編產品已有銷往大陸的紀錄,日治時期苑裡帽蓆產品全數銷往日本,一度是僅次於糖和米的出口農產品,昭和2(1927)年產值曾高達157,986日圓。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苗栗歷史老照片」網站(今已關閉),2004。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謝其煚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