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照片中的歷史建築是日治時期位於苗栗銅鑼的「臺灣殖漆株式會社」。當時銅鑼地區大量栽植安南漆樹,是台灣天然生漆最大的產地,但從1960年代後,生漆產地轉移到氣候更適宜的南投埔里,銅鑼漆業也逐漸蕭條。
台灣生漆產業起源於大正10(1921)年,當時日本為減少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生漆,選定在銅鑼試種漆樹,最高時種植面積達一千甲。昭和4(1929)年株式會社齋藤漆店設立漆樹造林部研究所,在銅鑼大規模種植臺灣安南漆樹造林;昭和11(1936)年夏季採漆,臺灣漆誕生;昭和15(1940)年設立臺灣殖漆株式會社;昭和17)1942年設置臺灣第一座日式煉漆廠「銅鑼漆精製工場」。彼時銅鑼割漆工人享有特權,可免服勞役也無需當軍伕上戰場,加上生漆價格極好,吸引許多樟樹與香茅工人轉行投入生漆工作。由於人力成本極高導致價格也高,因此生漆又被稱為「綠色黃金」或「液體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