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貓裏山公園

1960年代的貓裏山公園景觀,充滿了茂盛林蔭的綠意與悠閒。「貓裏」是苗栗舊稱,是早年居住此地的平埔道卡斯族語中「平原」之意,也曾譯為「貓里」或「貓貍」,並經苗栗縣政府於2009年統一稱為「貓裏」。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爆發乙未戰爭,當時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登貓裏山紮營與觀察戰事,之後日本人在山上立碑改稱「將軍山」,並於昭和13(1938)年在此興建苗栗神社。光復後,國民政府以曾定居於苗栗的革命志士羅福星之名更改為「福星山」,又於民國86(1997)年恢復原名「貓貍山」,並於民國98(2009)年的公告後正式定名為「貓裏山」。其名稱變動順序為:貓裏山(清朝)→將軍山(日治)→福星山(光復)→貓貍山(近代)→貓裏山(現代)

貓裏山是一座天然的都會森林公園,是苗栗市綠肺,在1960年代極少人工設施,只有大片的相思樹林,是山下鄰近學校學子郊遊寫生的好去處。目前貓裏山公園內主要人工設施包含羅福星紀念碑、丘滄海紀念碑、苗栗縣童子軍營地、縣定古蹟賴氏節孝坊、由日治時期神社改建而成的苗栗縣忠烈祠、苗栗市老人文康中心、功維敘隧道、淨覺院,並設有停車場、籃球場、烤肉區、公共廁所等設施,是苗栗市區著名的休閒觀光景點。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苗栗歷史老照片」網站(今已關閉),2004。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謝其煚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