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份鎮下興里劉成裕嘗宗祠

頭份鎮下興里劉成裕嘗宗祠創建於明治45(1912)年7月,曾於昭和10(1935)年大地震後修建,民國81(1992)年則將原本燕尾七開間的傳統建築,改建為挑高燕尾重簷歇山式嘗祠。來臺祖伯理公夫人楊母孺,乾隆19(1759)年喪夫,翌年攜二子,儲賢公與儲德公跋山涉水,於桃園縣楓樹坑落腳,挑擔維生。嘉慶12(1807)年,母子三人稍有積蓄,遷居頭份莊,道光7(1827)年於下河背頂頭屋購置田園。儲德公次子福龍公育有8子,為「成」字輩,合購現址為奉祀祖先之財產,以「成」字輩為名,加上祈求子孫永久繁榮富「裕」,取名「劉成裕公嘗」。 劉成裕公嘗宗祠坐北朝南,一進七開間四橫屋,由半月池、門樓、院埕、正身、橫屋、化胎組成。半月池為風水塘,中央立有鯉魚塑像。門樓屬四柱三間式,門額鑲嵌「黎閣重光」。外埕植有8棵百年老樹,大門左側有祖妣攜二子渡臺雕像,底座撰有開基祖沿革。正身有4個燕尾脊,上覆橘黃色琉璃瓦,以架內牌樓加高柱子、枋樑。門額有雙龍護珠石雕,上有「彭城堂」金字堂號,配有八仙彩繪圖。正廳神龕為棗紅色大理石築砌,雙層五排式,上供奉10面樟樹雕製的祖先牌位,立體木雕紅木翹頭案上祀有媽祖,另設有福德龍神香位。左右橫屋現僅存右橫屋,左橫屋已改建為樓房。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苗栗文獻第四十四期:苗栗縣傳統家廟、祠堂、府第專輯(上)》,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2008年 《苗栗文獻第四十五期:苗栗縣傳統家廟、祠堂、府第專輯(下)》,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2009年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