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鄉崁下至德堂為吳氏家宅,初建於乾隆末年,歷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修建於民國50年代,始為今貌。吳家來臺祖起成公於乾隆12(1747)年,與弟弟起業公一起渡臺,先在大甲幫傭謀生,後移居白沙屯,以石滬捕魚為業,乾隆末年再遷至二湖庄崁下,墾闢成業,興建華宅。 至德堂坐東朝西,為三合院建築,由前至後分別有半月池、院埕與圍牆、正身、兩落橫屋以及化胎。
半月池為風水塘,民國95(2006)年在四周加裝高約4尺的大理石護欄,約有70餘柱,每根柱上刻有一句客家諺語。外埕改用長方形石板鋪地以配合半月池之美化,內埕則為水泥地。內外埕間的圍牆以清水磚砌成,門柱砌成四方形,外面再以水泥粉平。正身為三開間,火型馬背式屋脊鋪水泥瓦,脊上有麒麟、菊花、牡丹等裝飾,簷柱與通樑由水泥灌鑄而成,外以洗石子粉平。正廳三間貫通,門額有「至德堂」堂號,字圍有洗石方框,正廳、次間左右窗戶及員光門上方鈞有彩燒磁磚。廳內有雕工精細的神龕,供奉開基祖起成公牌位,左次間奉祀「代天巡守三府元歲」王爺。左右橫屋原有多列,整建後僅各剩一列,屋身為清水磚砌成,有圓形洗石子廊柱,窗上亦有題辭與彩繪。屋後化胎立有「石母」一尊,迄今仍早晚上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