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鄉茅仔埔青錢第創建於同治初年,曾多次改建,最近一次修建為民國80年代初期(1991至1993年),始為今貌。張家祖籍廣東省海豐縣平江山港內庄,乾隆30(1762)年張氏兄弟5人東渡來台,其中張振龍夫婦攜喪父之姪子張朝登,定居通霄庄,以裁縫為業。朝登公之玄孫賢義公於同治元(1862)年遷居茅仔埔,購地建宅,青錢第即是賢義派下之祖居。 茅仔埔青錢第坐東朝西偏南,為單進三合院,由院門、內外埕、正身與左右橫屋組成。外埕有一道院牆圍起,院牆開有兩扇八角形窗牖,與院門的鐵條門都有鐵條塑成「張」字的裝飾,是張宅的特色。正身為三開間,馬背脊屋頂覆紅瓦,後期修建改為烤漆鈑紅瓦,屋身則在原有的屏仔壁上釘木板,穩固牆身。屋簷採「出步起」作法,簷柱為圓形石柱,上刻對聯,簷廊斗栱及橫樑雕工精細。正廳神龕供奉張氏歷代祖先,左側奉觀音菩薩、媽祖、灶神及福德正神,右側祀關聖帝君神像,中樑有「太極八卦」彩繪,兩側廳牆則掛有10方匾額。橫屋為平頂式屋脊配灰瓦,屏仔壁牆身,縱深有7間,2間建於外埕,5間建在內埕,房屋配置如「昌」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