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昭忠祠,舊稱義民宮,原為墾主吳定新等人於同治9(1870)年,為祀奉拓墾時起殉難之鄉勇、墾戶所籌建。原址在大湖街入口東側的下坪田中,由吳、葉、陳、謝4姓之鄉民,每年輪流祭祀忠魂。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死難的兵士併入該廟一同祭祀。昭和18(1943)年,卻以廟址不妥為由強行遷廟至八寮灣,同時另建大湖神社,光復後改稱忠烈祠。民國36(1947)年,地方人士擬將義民神位祀入忠烈祠,因不符合規定被駁回,則在忠烈祠山下另建義民宮。民國41(1952)年殿宇即將落成,義民宮的申請遲遲未核准,幾經商議,決定同祀苗栗事件烈士羅福星的骨骸及神位,特請當年一起被補卻免於一死的葉紹安,將羅公的遺骸移至義民宮寶塔,義民宮改名為昭忠祠,政府隨即審核通過。 民國42(1953)年昭忠祠落成,總統蔣中正賜「忠烈永式」匾額及臺忠字第一號褒揚令,刻有碑文記載烈士起義事蹟。祠忠另祀有張火爐、李阿齊、陳阿榮、賴來等烈士,均為苗栗事件與羅福星共同起義抗日之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