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0(1936)年,臺灣倉庫株式會社在苑裡設有苑裡出張所,是當時地方上重要的貨物轉運站,圖中是當時即將退休的負責人施主任,與全體社員合影留念的珍貴影像。
出張所的成立與當時日益活絡的進出口貿易密切相關。日治時期台灣的外銷以糖、米、茶葉等大宗,總督府為使貨物進出口順暢,整合了全台灣的倉儲及物流業,當時的民政長官下村宏邀集台灣銀行、糖業聯合會、運輸業者、貿易業者及各商界人士,在大正5(1916)年於臺北推動成立台灣倉庫株式會社,採類似公辦民營的方式,由官方在基隆及高雄港興建倉庫後,交由該會社經營,除了倉庫管理外,並包含碼頭裝卸和運送等工作。並且不斷透過併購小運輸業者的方式,擴充鐵道驛站倉庫及運送的業務。而苑裡出張所之所以成立,可肇因於1930年代開始,會社開始在各地透過併購小運輸業者,擴充鐵道驛站倉庫、運送業務的時空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