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鐵道糧倉約建於民國49(1950)年前後,由早年臺灣省政府糧食局興建,作為農糧儲存使用,是戰後糧食倉儲及輾米設備的範例之一。現今通霄鐵道糧倉所屬建築群共有9棟建築,而其中的3棟,分別為儲存糧食局公糧倉庫第3號、雜糧倉庫和種子倉庫,因其保存狀況良好且後期沒有經過改建,可作為戰後糧食政策與糧倉建築的見證,民國99(2010)年被文化部指定為歷史建築。
通霄鐵道糧倉為一層矩形加強磚造的建築,矩形短邊為山牆式,屋頂為兩坡水式。建築在矩形長向牆面上有二處出入口,長向牆面側設有長廊。山牆面上設有窗扇及通氣窗。庫房外裝作水泥砂漿塗刷,但附屬建築部份則不作外裝,呈現鋼筋混凝土樑柱及紅磚牆之混合構造特色。附屬建築之屋頂為鋼筋混凝土斜頂,並設有突出之通氣窗。目前通霄鐵道糧倉庫現況已經廢置,建築群內除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公糧庫房第3號及後期於東北側擴建之附屬建築外,仍保存三座公糧庫房及碾米場。現況庫房仍維持舊制,但三層之碾米工廠已經嚴重損壞,尚未進行相關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