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製糖所於明治44(1911)年由南日本製糖所設立在三角店庄五穀王廟南側,後因經營不善,於大正5(1916)年由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收購,昭和15(1940)年再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合併。此時期,太平洋戰爭影響了北部糖業,製糖設備南移至苑裡,昭和18(1943)年因原料不足而宣布停產。戰後則由台糖經營,民國40(1951)年重新開廠。
竹南製糖所的設立,與當時日本總督府的殖民政策密切關聯。日治時期,總督府視臺灣為熱帶經濟、糧食作物的生產地,也頒布糖業政策並鼓勵新式糖廠的設置,以便有效發展臺灣糖業。當時為確保原料供應來源的穩定,而設立「原料採取區域制定」,日本企業相繼投資新式機械製糖場,原料區的蔗農,將採收的甘蔗賣給蔗田附近的製糖場,收購價格由糖廠制訂。當時繳驗甘蔗由牛車載運,或是專門運送甘蔗的五分車鐵道,屬竹南製糖工場所有。而今日竹南北方的三泰街及該街往東穿過台鐵後可到達「苗北藝文中心」的崁頂街,即為一百年前竹南製糖所鋪設的原糖業鐵道(糖鐵)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