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車站為山海線交會點,旅客及貨物轉運的重要樞紐。戰後台灣採行以農養工政策,為了因應八○年代十大建設中石油化學工業等國家基礎建設工程,以及交通與重工業建設推動,而在竹南車站內設有13條股道及1條工務道,第14條股道為竹南段華夏支線。本支線最早為中纖頭份廠為媒原料運輸而興建,其後華夏海灣塑膠公司為運送乙烯出資延長支線,最後由中化再興築華夏延伸至廠區的軌道。
支線主要運輸由高雄前鎮運送至竹南的原料,從竹南站將乙烯運至中化,其產物再送至華夏加工,可見此支線對頭份工業區的重要。支線之一興建於民國44(1955)年,全長2.2公里,由維新街經興南街、永貞路二段、八德一路,到華隆紡織第二分廠,約於民國70(1980)年代拆除。另一路線則由八德一路分叉至華夏、中化,後因公路運輸的便利,加上鐵路維護成本提高,此線在2002年拆除,現僅存圖中車站東站之一段鐵軌,並設立紀念碑紀錄此線的繁華榮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