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特別輸出入港

日治時期苗栗地區之特別輸出入港為後壠港(今後龍港),為日本政府特別指定開放的地區性港口之一。當時苗栗境內物產或生活日用品的輸出入多利用縱貫線鐵路,而後壠港則是直接輸入日本貨物,不過隨著港口功能的萎縮,貨物運輸逐漸以海線鐵路為主。本張照片即呈現昭和2(1927)年後龍地區漁船停泊公司寮港的情形。當時的漁船可以沿著後龍溪深入到南門城,不過後來泥沙淤積嚴重,漁民漸漸把船停泊在河口北岸、汕頭港,後來淤沙更嚴重,最後轉停泊到公司寮港。

日本時期臺灣港口大致上可分為「一般開港場」、「特別開港場」和「不開港場」等三種類型。一般開港場即為清代以來對外開放之四「條約港」;特別開港場則是為了兼顧列強既得利益,以及地方商民開港請願和臺民日常生活需求下,依據臺灣自然地理位置所特別指定的八個港口,分別為舊港、後壠(後龍)、梧棲(塗葛窟)、鹿港、下湖口(北港溪)、東石港、東港、媽宮(馬公)等。現今部分港口已荒廢,部分港口如後龍港則轉型為地區性重要漁港。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蔡昇璋,〈日治時期台灣「特別輸出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8。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