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車站建於大正11年(1922),曾是苑裡貨物對外往來主要的出入口,位在大安溪下游沖積平原的苑裡,可耕農地為苗栗之首,因此盛產米,因原為道卡斯族灣麗社的聚集地,漢人取其諧音而稱「苑裡」。
日治時期的苑裡車站與山腳和日南等地皆有輕便軌道連結,貨物運輸便利,因此對外輸送的貨物以米、薪炭、豬隻等為主,大甲帽蓆產自苑裡,外銷經由大甲的帽蓆試驗所檢驗,再由大安港外銷或后里轉運至各地。而輸入的貨物則以食鹽、木材、磚塊石灰、肥料等為物料主。民國59(1970)年,原有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已破損不堪,當時許錫彬站長乃申請建造新的站房,現今已成為鋼筋水泥的建築。


